〈十二月廿二日觀窗外雲開見日有感〉

 

連續數日的陰雨寒風,偶見陽光露出,心中卻有一種天地和諧的安定之感,於是隨手寫下一段文字:

 

寒風蒼雲過,復見陽光開;雨歇亦非晴,無喜也無悲。讀罷東坡詞,復吟歸去來;世間愛惡欲,卻干吾甚事?

 

人間複雜,惡事亦多,此人盡皆知,也無須多說甚麼。有時,想了又想,這世界因為有缺陷,所以值得努力。課堂上,書本上,我們都有機會學到人生的哲理,但最關鍵的,卻是在人生戰場上的實習。

 

近來,關於職場的連續劇頗受歡迎,只見大家對如何勾心鬥角有高度興致,卻少見有人對其中核心價值的關心與反思。

 

下午,看到那陽光破雲而下,我心裡想的是:當年,烏臺詩案後的蘇子瞻,他的「回首向來蕭瑟處」,是否就是這樣的心情呢?如同筆者自己先前說的,已經發生過的傷痕,不需要遺忘,也不用刻意泯之。

 

只是,一直看著後面,那也不是辦法。所以,當那山頭斜照卻相迎,微冷之時,吾人所念者,是否當是「不以物喜,不以己悲」?世間之大,非獨我一人而已。人人身上,自是一個時代的縮影。是命運,也是人選,是兩者相互交融的結果。

 

命運,是一種天擇;改變,卻是一種人選。面對人生挫折,蘇軾如此,元亮亦如是。處在世間的愛惡欲中,又有幾人能超脫於外?如何坦然自適,無入而不自得?在人生每個階段,竟也是一個大哉問。

 

孟子云:自反而縮,雖千萬人吾往矣。不就是這樣的心情嗎?正如《銃夢》裡的加里(舊譯:凱麗)所指,自己雙臂範圍內,全力以赴,誰也不讓,但亦只對雙臂範圍內的事負責。活在眼前當下,做好自己現下該為之事,心安理得,不亦悅乎?蘇軾所云之「也無風雨也無晴」,不就是那種只屬於個人痛苦過後的寧靜與深邃嗎?

 

說來,個人是很渺小的生物,雙臂範圍的事能做好,實已不易。然而,終歸到底,人還是要認清自己的渺小、有限。正因為知道自己有限,對於無法觸及的缺憾,不是放棄,更不是退縮,而是不再像過往的全能英雄,無須一人包辦所有的事。別忘了,心念再好,也不能無限上綱,以所謂自己的善念,強迫推銷給他者。

 

某些獨裁者,都有如是特質。就像《銃夢》裡的亞瑟、莫巴帝,或是JOJO奇妙的冒險第七部《SBR》裡的瓦倫汀大總統。無限上綱自身正義時,也捨棄自身更深邃的寧靜與可能性。吾人想問一句:「值得嗎?」

arrow
arrow

    毘沙門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