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〈近日聞弒親新聞有感〉

 


一個缺少愛且有問題的家庭,子女總會跟父親或母親其中一個不對盤(或者兩個都不對盤)。從小到大,社會新聞看到後來,竟有這樣的體會。當然,生活中多少也經歷過如此的歷程,自然不無感慨。

 

        天下有不是的父母,自古有之,於今為烈。隨著問題一個個浮出檯面,不僅看出現代人的勇於表達,更揭露古往今來隱藏在表象背後的真實面。這些不完滿家庭回憶,代表著一個問題家庭、一個問題人格,乃至於一個問題社會的造成。

 

        論起原因,說是小孩對大人的解讀有問題,但有問題的大人,其本身的思考、行事往往是自私自利。說白點,就是「死道友(包括自己的親生小孩),不死貧道」。經歷過家暴的小孩,肯定很清楚這樣的感受。筆者想補充的是,家暴有時不限於成年者對未成年者之所為,縱然孩子已經成年,在各種方面(精神、物質、生理上)都還是有受到各種暴力傷害的可能。遇到這樣的問題,卻是有苦說不出。訴說無門,只能自己獨力面對,當中有多少苦與辛酸,豈足為外人道乎?甚且,有人不敢與他人訴苦,胸中塊壘無處宣洩,最後發瘋、尋短者,亦不在少數。種種悲哀,與其成長之原生家庭不無關係,試問當今有識之士如何救之?

 

        若欲救之,此中關鍵在於:當父母親無法將良善的人生觀及價值觀適當傳遞給下一代時,社會上有什麼樣的體制來補救、完滿下一代的心靈?個人想到,過去有書房、書院這樣的價值傳承體系,是否可以將其回復、改良,用以填補現代人價值觀的貧乏與失落?如果可能,現代的書院、書房,當能獨立於現行教育體制外,即不以功利性知識的傳授為主要目的,而是重在人生觀、價值觀、獨立思考與批判精神之培養。只要符合「道尊於勢」大方向,讓學者、教者相互論辯詰難,輔以實際生活體驗,引導學者找到自己的道,又有何不可?

 

        當然,新世代的書房、書院,除了針對所有的下一代之外,亦不完全脫離現實所需,對於現行教育體制,在基本程度上,自然也要尊重。然不同於學校或補習班者,在於更重視本心、初心與過程中展現的價值觀為主。此種不以手段為目的,求知不只是為了要求溫飽乃至於大富大貴!更重要者,乃是人人皆能在學習過程中,找到自己的「道」,能妥善地安身立命,定己而後安人,終於與天地和諧同行。

 

        面對眼下的種種家庭問題(如近日來的弒親新聞)及年輕一代的價值傳承,我不敢說這就是最好的解決方式。對於其中所謂客觀標準的保證,更是難以形制於書面文字。先秦諸子所論之道,本來就是要親身力行,方能有所體會。此種箇中三味的傳導,亦有其主觀性與難定於一之處,要如何落實,仍有待於志同道合者的群策群力。陋聞鄙見,除貽笑大方外,尚祈各先進雅正之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毘沙門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