〈郝譽翔先生評《1Q84》之商兌〉

 

1Q84》買來幾天,也大致全部瀏覽過了。評論高下優劣,不是我想做的事情,甚至也還不到家。只是,在網路上看過郝譽翔先生的評論後,心中頗有些不以為然。當然,對其論點,我是尊重的。只是在文中,給予其拼湊或墮落之語,未免過於嚴苛。

 

眾所周知,村上春樹的小說,有時往往不是那麼容易解讀。在《1Q84》裡,個人以為亦復如是。閱讀這部新作,想來是要用「越陳越香」法。現在看不滿意?沒關係!先擺著,等到以後哪天,經歷過了一些事,多了一些不同感受後,再來看《1Q84》,或許感受就不同了。

 

確實如郝譽翔先生說的,這《1Q84》是個大熔爐,融合了村上歷年來的作品風格與手法。然而,在這部小說裡,我認為村上春樹注入了他對日本社會的敏銳觀察與深刻的關心。郝先生評論的那位「教主」意象之前後混亂,其實是反映出村上春樹在報導文學作品中累積出的平衡觀點。

 

村上在東京地鐵沙林毒氣事件中,針對受害者與加害者兩邊,各自出版了報導文學作品,一為《地下鐵事件》,一為《約束的場所》。閱讀過這兩本書的人,就會懂得平衡觀點的重要性。這個「教主」前後意象的不同,代表著觀點的不同,所感受到的、看到的、聽到的,都會不一樣。是故,《1Q84》的基調,仍是村上一貫強調的個人獨立人格與自主尊嚴的不容侵犯。

 

青豆所屬的社會福利(兼做不爽的暗殺?)團體,其對宗教團體「先驅」的觀點,可視為所謂「正常」社會的觀點。當青豆與那位教主接觸後,所產生的觀點改變,不僅是青豆個人且惟心的超自然體驗,也代表著另一種不同的觀點。那位教主所說的話,多少代表了某些宗教團體在初始的美好逐漸遠去後,所產生的連串質變與突變,甚至可說是變成了一頭創始者始料未及且難以掌控的「巨獸」。

 

最讓我印象深刻的,則是那種面對異端宗教的迫害,心中所感到的孤獨與恐懼。那些新興宗教團體,早就已經先想得很周全,為了預防信徒與其有紛爭,或是想任意脫離,早就準備好各種實質與非實質的暴力手段,如律師、基金會或各種暗殺、破壞、騷擾……等手段,那或許就是《1Q84》中的Little People吧!教主想阻擋的(或者說無力改變的),或許是那些早已變質的利益期待;至若那些少女與教主性交之類的,恐怕也是旁邊的人製造出來的「神聖意義」,不也跟當年希特勒身邊周遭的人做的事情一樣嗎?(漫畫《孔雀王》裡還有八葉老師咧!)我想,只要有經歷過類似經驗的人,讀來一定是點滴在心頭,又豈足為外人道乎?


至於教團的描寫,還真一併打了過去學潮後變質的傢伙與那些新興宗教狠狠一巴掌!說起來,村上先生大概是想說:「你們這些傢伙,只是講得很漂亮、很動聽,最後還不都一樣!就是想要錢、要權、要盡天地間所有一切!」


這《1Q84》或許寫的淺顯、簡單,讓部分對符號、數字、超現實手法有所期待的人落空,但就其對社會人心與何謂正義的思考而言,我覺得這樣反而能達到有效的教育效果,透過這樣的小說,喚起社會大眾對所謂「這邊」、「那邊」的多元思考,乃至關心宗教(包含新興宗教)在看不到的地方已經累積出多少問題,乃至誕生出多少隻巨獸,在那陰暗角落吞噬多少人了。

 

鄂蘭說過的「邪惡的庸常化」,一直都在我心中,只要一想到這詞,我必然聯想到村上春樹的《地下鐵事件》與《約束的場所》,也一定會想到二次大戰的希特勒德國、日本軍隊,在那些慘痛的歷史教訓後,邪惡又以一種不易察覺的漂亮外裝,慢慢地侵蝕這個世界的人心,《1Q84》或許是提醒大家正視此一問題的好作品。作者有好的心念與動機,勝過所有華美的文學形式。是故,大家又何必去在意那些前後矛盾之處?

 

說實在的,總觀《1Q84》的青豆,我心中倒未曾先浮現《哭泣殺神》的自由人形象,因為真的還差蠻遠的。我想,村上春樹不是腦袋不清楚的人,《1Q84》所有內容、段落如是寫,自有其用意與安排,且讓時間與生命歷練慢慢為我們解開,為何馬上就要「一語定江山」,直指其墮落或顛峰呢?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毘沙門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