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 

這是一部小品而溫暖的電影,反映出導演個人的心路歷程。雖然沒有壯闊的背景與舞台,出場人物也不多,卻能精準地詮釋其主題:遵循平衡與珍惜生命。

 

一、「真名」之為何

 

「真名」是電影中發動魔法、控制對方的依據,筆者個人理解為「真實的本我」或「萬物真正的本質」,可以是「天地事物運行之道理」。「真名」是「我」之所以存在、運作的理由與意義。或許可以視為萬事萬物真正的本質,是維繫天地均衡的基本元素。或許,當人能找到真正的自我與內在平衡時,才能發揮自身真正的價值,亦即西諺說的「認識自己」之謂。

 

二、關於世界之平衡

 

電影開始時,世界各地災荒、疾病頻傳,大法師雀鷹等人認為是維繫世界的平衡趨近崩潰所致。看完電影後,筆者以為世界失去平衡的原因,表面上是巫師蜘蛛意圖以其邪惡的魔法掌控生死兩界而造成。實際上,真正原因是普世人心的物化、競相追逐功利,將人性中善良、道德、尊重平衡拋諸腦後所造成。在劇中,可以從人物心境去比對「平衡」之所在。從亞刃、雀鷹、蜘蛛三人身上,便能明顯看出。

 

美學大師蔣勳在《天地有大美》一書中(六十九頁,遠流出版)便指出:「人世間的美是一種平衡,也是一種和諧。」又說:「世界上沒有絕對的好或絕對的壞,總是在平衡中有一種搭配。平衡部分多了以後,你會發覺生命是非常豐富的......」用這段話來詮釋《地海戰記》,也是很貼切的形容。

 

三、來自黑暗面之恐懼

 

主角亞刃因為對自己缺乏自信、凡事都往壞處想,心中充滿了黑暗面的想法。他害怕死亡,且認為既然終要死亡,那活著還有何意義可言?當他恐懼到極點時,不僅覺得自己一無是處,毫不珍惜自己的生命,甚至透過傷害(刺殺)父親來鄙視自己。筆者也曾有過類似的經驗,曾在過去傷害了我的父親,現今想來猶覺悔恨。也因如此,當筆者看到亞刃傷害他父王那幕時,心中不能不感到一陣刺痛。

 

亞刃的影子代表著心中追求光明的渴望,他因為心中那股缺乏自信的恐懼,以致於眼光總是看著黑暗。久之,心中的光明面,竟然被排除在外,亞刃的內心失去了平衡。當他失去平衡時後,心中便充滿莫名的恐慌、難以形容的恐懼便一直伴隨著他。

 

反角蜘蛛與亞刃相似,心境上都是不斷在害怕。害怕什麼?害怕死亡、黑暗,他們不相信光明的一面,不相信善良、樸實及光明可以帶來內心的平衡。於是,蜘蛛只能不斷向外追尋各種權力、名聲和意圖不老不死。他想要以魔法的力量,掌控生死兩界,忽略了魔法也是為了平衡而存在的。筆者以為,心靈的平靜乃是不假外求,縱使永恆不死也不能克服心中黑暗之恐懼。

 

不同於蜘蛛,雀鷹雖身為大法師,卻不執著於魔法的力量,不為那些通往黑暗面的捷徑所動。片中,可以見到他在恬娜的田裡犁田、播種,雀鷹也對亞刃說明,他之所以幫忙耕種,是因為從風和土地的氣味、作物收成時的味道,讓他體會到宇宙天地平衡的根本所在。那是一個踏實而活的人之形象,在那個人心貪婪的世界中,看似「獨頑似鄙,獨異於人」,卻是能「知常,而貴食母」的平凡人。如同那句名台詞「活下去」的精神,雀鷹心中一直保有一絲希望,他從不放棄希望,不管是對世界,還是對自己的命運,永遠都有光明照耀在心中。

 

筆者以為,永恆之生命當是精神的而非物質的,其身雖沒,其道猶存,豈不偉哉?若是像那些歷代政要名流,老是用功績、各類宣傳或社交場合,不斷凸顯自己、意圖留名者,縱使當時人盡皆知,然後世之人,知者有幾?

 

四、死生相循,生命延續

 

透過劇中角色對話,讓筆者體會到:人生在世,要活得踏實,就是要能接受死亡,接受身邊周遭事物終將隨緣散而逝的體悟。好似佛陀在《中阿含經》所云:「若愛生時,便生愁戚、啼哭、憂苦、煩惋、懊惱。」相對地,恐懼某件事物至極點時,也會產生愁戚、憂苦、煩惋、懊惱等負面情緒(看看《星際大戰》前傳三部曲的安納金吧),故凡事有始必有終,生命有開始便會有死亡(《駭客任務》的史密斯說過這句話耶)。拒絕死亡,就是拒絕活著!當人能接受死亡終將到來時,才能活得豐富而精彩。換言之,接受一切因緣皆是暫時和合,他日緣滅之際便終將離去的事實,人才會更珍惜當下的每一刻。

 

所以,導演(宮崎吾朗)想要表達的,或許是要告訴我們:要活在當下每刻,要對自己唯一的生命負責!如同女主角瑟魯說的,人最重要的,就是自己的生命。要愛惜生命,不要輕言放棄(生命)!這與《魔法公主》要表達的意境,是不是很像呢?

 

害怕死亡、拒絕生命終將消逝的人,不僅容易掉入黑暗面,更會淪於終日恐懼之中,就像蜘蛛或是《星際大戰》裡的西斯大帝一樣,永遠都在猜忌、害怕,永遠都在爭奪、欺騙以致永無寧日。我想,那不是生命的意義。所謂的生命,當從自己開始,好好珍惜生命,用心維繫個人乃至天地之平衡吧!

arrow
arrow

    毘沙門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