〈關於馬基維利與《劍魚》的聯想〉

 

先別被標題誤導,這不是什麼大文章,只是突然想起好幾年前看過的一部電影《劍魚》,裡面的大反角蓋布洛,還真的是徹底貫徹馬基維利的思想。何以如是想?

 

表面而言,約翰‧區伏塔飾演的蓋布洛,在觀者眼中,還真是標準的「目的可以使手段正當」。然而,《維基百科‧馬基維利條目》指出:

 

馬基維利也指出了邪惡手段的一些限制,首先,他指出只有維持穩定和繁榮才是國家可以追求的正當目標,個人為了其利益而不擇手段則不是正當的目標,而且也不 能正當化邪惡的手段。再者,馬基維利並沒有完全否定道德的存在,也並非鼓吹完全的自私或墮落。馬基維利明白澄清了他的定義,以及採取殘忍手段的前提(必須要快速、有效、而且短期)。

 

也就是說,使用高壓、殘忍手段不是長久可行之計,真正關鍵還是在內心的動機與道德。約翰‧區伏塔還真演活了蓋布洛這角色,其種種瘋狂行徑,為的是謀國家的維持和穩定,因此,他完全放棄個人的一切,大致符合馬基維利之說法。當然,片頭十分鐘左右的那段獨角秀,其臺詞可謂將好萊塢電影批判到體無完膚,對喜歡看電影的人而言,看到這段獨白,肯定要發出會心一笑的。

 

總而言之,這部片子節奏明快,既然是商業動作片(製作人為喬西佛,與《駭客任務》相同),也就無太多曲折離奇處。不過,蓋布洛之所為,以打擊伊斯蘭極端份子為目的,以圖保護美國的安全,此為其行動之目的。過程中,他敢於犧牲、利用自己同胞(少數無辜)來換取奪得「劍魚計畫」之經費款項,整個過程還真符合馬基維利使用殘忍手段前提:「快速、短期、有效」。


電影中的銀行夾持人質事件,堪稱是高潮所在。透過駭客史丹利取得銀行密碼後,再將銀行每位無辜人質綁上難解易觸之炸彈和幾桶小鋼珠,算一算每個人肉炸彈,除了本身的恫嚇價值外,外加一旦觸發引爆後的無差別殺傷力,那種恐懼的加乘效果,對老美那種重視生命的價值觀而言,不被嚇傻才怪!現在,我終於看懂史丹利在片頭一開始爆炸後那張很虛無迷惘的臉了。

 

想來,自當年欣賞《劍魚》迄今,大抵如是小小想法而已。或許,像蓋布洛這樣的人生與價值觀,還真的沒有幾人能比肩。不過,他那種貫徹到底與執行精準的豪邁、狂放,跟《黑暗騎士》的小丑一較,還頗有幾分相似。當然,不是所謂欣賞其價值觀或崇拜云云,只是對那樣貫徹到底的堅持與意志,有點小小感覺罷了。噫,有味矣!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毘沙門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