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〈十八日某新聞有感〉

 

民初的陳獨秀先生在19216月發表了一篇〈青年的誤會〉,有一段這麼寫道:

 

教學者如扶醉人,扶得東來西又倒。現在青年的誤解,也和醉人一樣……你說不可埋頭讀書,把社會公共問題漠視了,他就終日奔走運動,把學問拋在九霄雲外。你說婚姻要自由,他就專門把寫情書尋異性朋友做日常重要的功課。你說要打破偶像,他就連學行值得崇拜的良師益友也蔑視了。你說學生要有自動的精神、自治的能力,他就不守規律、不受訓練了。

 

以上述的文字,對照今天的新聞[1]

 

印象中,最令我感受深刻的是一堂社會課 (Social Studies) ,老師以不同的方式來教課,有一次甚至由學生來上課分享。這種教學方式跟台灣很不一樣。每次上社會課就好像在聽故事,但最不一樣的是,學的東西保證是自己 的,這些東西無法被遺忘,因為那是快樂的經驗,而且能夠在生活中運用,而不只是為了考試分數。那年的快樂是那種不被壓抑的過程,而我現在才發覺原來這種快樂是多麼的珍貴。

 

八年級,我回到了台灣,正式接受了基測的洗禮。原本充滿期待國中生活的心情,卻在往後瘋狂的一年中,發現自己真的不知道是為了什麼而學習?為了什麼目標而去努力?那年真的很辛苦,當人沒有完全的掌握跟認知時,一切都亂了。

上課開始變得心浮氣躁,因為不知道為什麼要學這些東西而想放棄,一有空時只是想藉由上網發洩緊繃的心情和壓力,精神上的我已經開始不支倒地。在這個過程中,我發現我們同班同學的狀況也沒有比我好多少,從七年級開始,他們就面臨考基測的壓力,也明白上國中只代表更多更多的考試。

 

從一個當事人兼旁觀者的角度,我發現他們的行為證明了原來讀書還是有無形的壓力在控制著他們。當他們受到越來越大的壓力時,多數的人會以打球或打電玩等來 當作舒壓的方式。最好的證明是在學校裡每節下課,同學們總是抱著一顆球往籃球場衝,把每節下課當成最重要的事。回到家就拚命上網,以此來抒解上課的壓力。 那時許多同學對課業越來越反感,常常連做都不想去做就想放棄,即使有時嘗試著想改變這種情況,也都徒勞無功。

 

那時的我,很容易讓理智陷入瘋狂狀態,每次與家人吵架的結果,都是我自己躲在房間裡痛哭流涕,覺得自己已經沒救了。於是,我很想很想逃避我人生道路上的大石頭──基測,但我有其他的選擇嗎?就這樣撐了大半年,終於結束了這場可怕的夢魘。基測,原本是要測驗學生的基本能力,但到最後證實了它其實是一種必須跟 著全班拼命的考試念書、反覆練習選擇標準答案、其他不必想太多,否則就不會有好成績的失敗教育。

 

看完新聞後,我想,問題的某部分不在於教了什麼科目,而是我們的教育用什麼方法去教孩子。今天的年輕人,對於文史哲等人文素養的學習意願不高。舉出陳獨秀先生的言論,是有某種寄託的。

 

 

過去「天地君親師」(或「天地國親師」)的價值體系解構後,學問不再受到尊重(自南宋以來,早就開始沈淪了),老師一職逐漸變成服務業的一員(在台灣,似乎如此),那我們的人文精神和價值觀要透過誰來傳承?學習的困難,要如何克服?

 

 

或許這是現在教育體制最弱的一環。在心靈自由和體制規範間,如何平衡?如何讓學生知道突破瓶頸和自己真正天賦所在?

 

 

說到現在的學習,在學子們殷切期盼學習「自己想學的」、「有趣的」之際,我想到以前老師說過的一句話:「沒有困難,就不叫學問!」許倬雲先生說「要為天下眾人讀書」,那現在的人呢?

 

 

現在學習知識、讀書卻要與將來賺大錢劃上等號,對於專業科目的學習,是建立在希望能靠這個賺錢,賺很多很多的錢。如果沒辦法賺很多錢,那乾脆連學都不學了,寧可去當詐騙集團,月入十數萬。對某些人而言,那才叫做賺錢。

 

也有些人,對生活周遭沒知覺,對自己的生命沒有認知,更遑論一生的方向在哪。一切的一切,就是日復一日的盲目、漠然與空白,人,只是像機器一般做大家都在做的事,如此而已。

 

我們生活的土壤,已經因為漠然、冷淡的充斥和功利、慾望的侵蝕,開始變得尖酸刻薄。試想,再過個幾十年、幾百年,沒有人文思想、沒有生命的自覺、沒有生活的美學,這裡還剩下什麼?

 


一個國三學生寫出這麼一段文字,著實令人心疼。然而,文字背後所代表的社會、制度、價值觀,是我們所有人的共業。一個失了根的文化,一個不願意學習歷史的社會,一個處處講究功利速效的人心,如何能有未來?如何能給孩子一個好的學習歷程?


 

這不是某些基金會跳出來喊一喊就好的事,也不是某些怪物家長和任性學生去控告或打人就可以皆大歡喜。或許,制度的改變要費時數年,但身在民間的你、我、眾人,是不是可以開始想想:要如何跳脫出現代社會的盲潮,教導孩子如何追尋良善而美好的自我獨立價值,懂得尊重生命、尊重天地萬物?


 

我想,這是個值得深思問題,也是值得身體力行的志業,容我引用《星際大戰》名句「願原力與眾人同在」,與有志者共勉之!



[1] 出自聯合新聞網 http://udn.com/NEWS/NATIONAL/NATS5/5314044.shtml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毘沙門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