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 

前陣子,有幸再到外雙溪的故宮博物院參觀,許久未去的筆者一走進展廳大門,看到重新整修過的裝潢,眼光為之一亮。看著人來人往的觀光客,真的體會到外國人對故宮文物的高度興趣。

 

此次前來,野心不大,大抵只為近代書法展與鄭成功畫像展而來。同行的友人,也是許久未來故宮參觀,於是便從三樓的展覽室,一間接一間,慢慢瀏覽而過。

 

在「近代書畫名品」展覽中,清代儒將曾國藩的對聯,其下聯「掩卷餘味在胸中」頗引筆者注意。當下觀之,胸中便起無限感觸。現下有多少人是連書都不看的?或者手上拿的有幾本是堪稱經典的好書?甚至是闔上書後,能時時深思其中意義且化為己身血肉者又有幾人?這是在那當下,我心裡所想到的感觸與問題。

 

同時,我也能體會到,何以曾文正公能成為一代中興名臣,那決不是毫無道理的。一個人讀書能讀到「掩卷」之後,胸中可以有「餘味」蕩漾,正是有在思考的證明。日人原研哉也指出,思考是他的救贖之道,是設計遇到瓶頸時,解決問題的最好方法。讀書、觀察、思考、體會,然後變成自己精神的一部份,那不是一個讀書人該做的事嗎?

 

另外,此次見到齊白石先生十七歲時的作品,看著畫中的螃蟹,被大師用水墨勾勒而出,不僅是有躍然紙上的生動感,從中我又再次感受到齊先生畫中那種純樸無華的田園生活之美,那顯然不是可以輕易模仿的。那份美感,是由作者的本心而出,也是從生活中不斷歷練、沈澱而成,不是一兩天就可形塑出來的,我想。

 

在故宮展品中,有些是私人或機關團體捐贈,對於他們如此的舉措,筆者感受到那無私的分享,這是一種放下、捨棄執著的行動展現。與其將那些藝術之美擺在家中獨賞,不若捐給博物館公諸於世,將那份藝術美感與世人一同分享。《老子》所云之「既以為人己愈有,既以予人己愈多」,豈如是之謂耶?

 

另外,那天下午要離開故宮之際,原本為了要找紀念品商店,卻走進故宮之圖書館,才猛然想到故宮是有藏書的,而且都是頗為珍貴的版本。可惜的是,當天時間已經晚了,不然筆者還真想走進去看看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毘沙門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