〈《怪物》觀後雜感〉

 

一、重點摘要

已忘記是大學時,還是碩班時,終於接觸到浦澤直樹先生的《怪物》。此中,大量的心理學與精神醫學的描述,往往讓筆者吃不消。照慣例,一樣是到三十有幾後,輔以人生歷練,加上不斷地閱讀、思考,或能勉強一窺作者之意。

 

談到浦澤直樹先生的《怪物》,讀得越深,就越喜歡。那種喜歡,卻是一股懷念一股對人性深處之善的深深懷念。於此,所謂善,乃是經歷過大風大浪,經歷過深深的傷害,經歷過無人能懂的痛苦,而後降臨的平靜。不是放下一切,而是把痛與恨放在心中的一角,繼續前進。

 

最近,有機會重溫這部作品。從第一卷到第十八卷,再次跟著天馬醫師走過一趟人心的旅程。從這部作品裡,筆者體會到了幾點感受,先筆記於下:

 

一、沒有人可以剝奪、摧殘他人生存的權利與希望,一定程度的容人雅量是必要的(此即是和而不同之意義)。

二、每個人都是在期待中出生的,各有其生命的意義要去追尋。

三、追尋生命意義之歷程,即使是艱辛而痛苦的,仍有其意義與價值。

四、面對現實,勇往直前。過去之事,已然存在,毋須再為其懊悔。

五、即便過去缺乏快樂的回憶,那也無妨。快樂的回憶,從現在開始創造就好。

 

二、隨筆雜感

另外,筆者想談的一點是,透過天馬醫師的心與眼,透過約翰,透過故事中那麼多人物的故事,似乎凸顯出西方文化在面對物質與精神的解離,顯現出一種不協調感。法蘭茲.波納帕達這樣的人物,具備著優秀的精神醫學背景,在不斷扭曲人心實驗的過程中,一直遍尋不著的答案,就是所謂的愛。

 

故事中,對於人性情感中的愛,顯然是那些心理或精神專業學術都無法具體解答的。看著法蘭茲垂垂老矣,卻因為當年的錯誤理解與實驗,造就無數人間煉獄後,不知如何是好,只能在南德小鎮等待約翰前去終結一切。那光景,委實悲矣!

 

至於約翰這人,因為後續另一部仿報導文學小說《ANOTHER MONSTER-The Investigative Report》中似乎有進一步的發展,於此臆測,似顯多餘,然就漫畫版最後一卷的對話而言,約翰不見得是那所謂的怪物,而是其心中長期以來有個疑惑。疑惑之源,則在其母。當年,面對波納帕達的實驗,兩個孩子中只能選一個留下時,那表情之可怖與陌生,可謂是約翰心裡的一個疑惑。

 

所謂的終結,若要定義為整個世界都沒有認識自己的人存在時,自己的存在只有自己能確定。只是,所謂的存在,是否是周遭還有人知道你是何許人、從事甚麼工作呢?當周遭沒有人知道你是誰,那種孤寂似乎是現代人之畏懼,孤立、無援、恐懼。只是,又有幾人曾想過這樣的事?想到此處,也不禁回想起幾年前經歷過的事,大概就是那種感覺吧!

 

 

這部作品予筆者之啟發在於:所謂世界的終結,不見得是周遭無人認識你、叫不出你的名字,而是自己內心對自己、對人性、對世界已然心死冷澈,那才是世界的終結。從那些被約翰洗腦的人們眼神中,我感覺到此事。

 

天馬醫師想要解決約翰的心境,筆者能夠體會。只是,若真的動手了,約翰死了,不代表怪物便會就此消失。要知道,人人心中皆有怪物,一旦善惡之根被拔除,怪物於焉而生。想想,《黑暗騎士》中的小丑,不就是這麼誕生的嗎?說來,也因為再次讀過這部作品,更能解讀小丑的心境。想來,他的混沌,就是約翰所帶來的恐懼,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啊。

 

三、小結

說真的,於動漫界中,已有優秀前輩專文論述《怪物》,筆者於此,也毋須再多著墨。謹將些許心得記錄於此。

 

arrow
arrow

    毘沙門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