〈《進擊的巨人》讀後雜感隨筆.其之一〉

 

一、緣起

 

偶然間看過《進擊的巨人》後,以漫畫而言,著實從中感受到一些什麼了。於是,隨手寫下一些筆記,沉澱一些感受。

 

二、決斷當下,毋須後悔

 

在漫畫連載第二十六集,利威爾士兵長對艾倫如是說:

 

和巨人對峙,你永遠不會有足夠的情報。大多時候,無論你怎麼思考,還是甚麼都弄不明白。那麼,能做的就只有行動迅速,以及隨時做出最壞打算的冷酷判斷。……與你刀劍相對時,也不是說他們甚麼都不想。但是,他們並不會後悔。

 

連載二十七集,艾爾敏在針對圍捕女性型巨人的計畫時,他也這麼說了:

 

在知道結果後進行選擇的話,誰都能做到。……但是,在選擇之前就知道結果是不可能的吧?……無論過了多久,還是不知道啊!但是時間還在流逝,時間是不等人的!一定會遇到不知道結果就要做出選擇的時候。

 

另外,也忘記是在哪集連載,利威爾士兵長談到他的班底陣亡時,似乎亦對艾倫提過,既然已經做出相信大家的決定,即便眾人到最後全數陣亡。於艾倫也好,於每個利威爾班的陣亡者也好,他們也無須後悔。看到利威爾兵長盪過每個陣亡的組員時,他的眼神與表情,已經說明了這點。

 

最重要的是,正視眼前的現實已發生之狀況,懊悔過往的決定無濟於事,還活著的人就繼續完成該做的事。人生,不就是這樣嗎?又何嘗有完全的勝利或完全的失敗了?想想,筆者之前閱讀《機動警察》之心得「平手即勝」,引入《進擊的巨人》觀之,還頗有相通之感哪。

 

閱讀漫畫文本時,上述幾段對話是個人最喜愛的。何以如是說?因為,在我們的現實人生中,不也如是乎?人生當中許多重要的場合和抉擇,往往都是在情報不足、狀況不明、後果難以確定時,便要做出選擇。又,往往在選擇之後,結果已定時,卻又會有那種「啊!如果我剛才可以如何做,也許會更好」的心情。

 

說來,我們學了歷史,但似乎總會忽略很重要的一點,就是那些人在當時,他們也不可能知道自己的決定是好、是壞。不是嗎?學習歷史,卻忘記了我們是以後見之明在看已經發生過的事。對於已經知道結果的事,我們「當然」可以有不同的選擇,但,這會不會太苛求別人了?

 

面對每個前所未有的當下,我能做的是甚麼?生命中有太多的不可逆料,我又該怎麼做?這樣的問題,如果都能輕易地遽下判斷,或者套用公式解決。試問,可能嗎?

 

想當然耳,既然不能,那又何必抱著那種事後諸葛的自以為是去評斷呢?那麼當下的判斷,是否有所可以依憑的原則?有,當然有,就是那最難說清楚的良心。就是孔老先生說過的「汝心安否」和孟老伯強調的「義」。

 

仁惟心安,義惟宜也,每次遇到新的事態,不就是這樣嗎?因為不可能事事盡如人意,只好順著自己的良心與當下的權衡判斷。一旦決定做出後,就不再後悔,不管是所謂的「對」或「錯」。反正,那不過就是因人而異的「判定」,如是而已。

 

三、關於自覺與自由

 

看到巨人吃人,先想到的,就是《奧德修斯迷航記》裡的泰坦巨人吃掉希臘水手的敘述。其實,若重新將人放回自然中,放下那萬物之靈的身段,人不也是自然界食物鏈的一環嗎?看了巨人,總覺得那就像是人類的天敵,只是這天敵是在某種目的下被製造出來的。

 

看著巨人吃人的畫面,面對那種慘不忍睹的情況,愛爾敏的淚流不已,那樣的反應才是正常的人性反應。無論是艾倫的怒吼、調查兵團的牆外探索,筆者總覺得,那就是一種爭取自覺與自由的信念落實。

 

調查兵團面對著情報資訊不足的巨人威脅,儘管死亡隨侍在側,儘管心中恐懼不已,但想要突破的動力,不就是來自對死亡的恐懼嗎?如同筆者先前體會到的一點:

 

恐懼死亡,讓求生本能賦予人更大的勇氣與力量,才能邁向下一步。

 

經歷過一連串討論後,皮西斯司令愛爾敏提出之戰略背後的動機時,愛爾敏坦白說出動機背後實有「一心想要保住自己的性命」時,回應「這句話比任何話都可信」,其意義便在此。同理亦可印證於漫畫《宇宙兄弟》,南波六太面對吾妻詰問其對太空人這份工作是否有一死的覺悟時,不也回道:

 

其實,我並沒有一死的覺悟……就算是自知死到臨頭的那一刻,我心裡大概還是會有「我要活下去的念頭」。

 

誠如《宇宙兄弟》裡的太空人布萊恩所云:

 

我們不需要「一死的覺悟」,我們需要的是「求生的勇氣」。

 

有了求生的勇氣,加上對自由的渴望,才會有個人的自覺。馬考倫(GGMaCallum)有云:

 

所謂自由,無非是某人自由於某種束縛(之外),去自由地做某事。

 

是故,每一次的牆外調查,都是掙脫束縛與枷鎖的努力;一次又一次的發現,累積出自覺與自由的軌跡。想到此處,才覺得諫山先生設計的調查兵團徽章真是有意思極了。盾牌(象徵牆的保護,為出發的原點與根本)上有一對翅膀,翅膀上鑲著勇氣與智慧。真的讓人很感動啊!

 

四、其他雜想

 

看到那高聳的牆,不知為何,總會想到君士坦丁堡的牆。牆的隔絕性與自我保護之強烈感,頗讓我有思考之興味。或者說,牆既是保護的依據,也是安逸與怠惰的象徵,亦是一種自我的貶損與降格。相較於調查兵團對真相的不斷探索與發掘,城牆卻是多數眾人停止思考的根源,如果沒有那超大型巨人破壞城牆……

 

作者雖然一直讓很多有個性的配角不斷領便當中,但因已先將故事的伏筆預先埋好,閱讀下來總有一種跟著偵探在辦案的感覺。雖然不難推知,但還頗願意跟著作者的筆,繼續讀完。

arrow
arrow

    毘沙門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