〈新舊、本末,此中快慢不同〉


前幾天,在報紙上看到介紹推特創辦人的報導。推特(twitter)與噗浪(plurk),這樣的微型網誌,對現下的網路族群而言,早已熟悉,無須多言。當然,報導重點是這位創辦人的創業精神,從首度創業的慘敗到現在推特的當紅,甚至連美國總統歐巴馬都是推特的愛用者,其專注與創新的精神,當然有其令人景仰之處。


不過,報導中還有一句話引起我的注意,大意是說相較於推特、噗浪等微型網誌,部落格(blog)已經算是較舊的東西,在溝通時效上不如推特。這樣的說法,引起我心中些許疑問:如果只是為了追求及時的溝通,那麼就繼續使用即時通軟體就好,何須再用推特或噗浪?


推特與噗浪的特色是在一百四十字內鍵出你想說的話,可以表達一些即時的心情或感受讓線上的朋友知道。其優點是,這些對話不會隨著視窗關閉或系統關機後就消失,可以保留在個人首頁上。報導中提及,歐美人士會用此一特性,以英文來撰寫日本俳句,但一般使用者並非俳句愛好者,多半是利用其簡短易發表的介面,留下簡單的隻字片語。


所以,整個看來,推特與噗浪比較像是網路世界中的便利貼,是一種人際社交之輔助工具而非主體。在微型網誌推出後,部落格的本質其實更加彰顯了。撰寫部落格文章,不只是表達個人心中的興、觀、群、怨,也是一種思路與心靈的調理,如同部落客史丹利說的,無論是發文或回文都要「有梗」!


用心地寫篇網誌,是需要時間的,那不僅是種思考訓練,甚且是近於禪修的感受。用心的寫一篇文章,好似在寺院裡打禪一般,不僅寫的人慢下來了,更要讓看的人也慢下來。時下一直在強調樂活精神,那有必要一味追求最新、最快乃至最簡短的網路媒介嗎?不是新或快就是好,而是裡頭到底有沒有梗,那才是重點。


撰寫網誌,不僅是將生活所聞見者,融入於文字之中,更透過部落格這樣的媒介,讓自己與他人有了一股慢的互動方式。因為慢,所以能得到休息;因為慢,所以才走的遠。若說,部落格上的文字是新時代網路互動之本,那麼,微型網誌便是末、是輔助而非主要。大凡敘事說理之體用,能以一篇文章的型式表達,才能淋漓盡致,倘若以快慢之分為由,將之捨棄不用,豈不亦捨本逐末乎?。
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毘沙門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